
138-2654-2846
新纳入产品CCC认证范围如何界定
日期:2025-07-09 15:57
界定新纳入产品CCC认证范围,主要依据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(CNCA,简称“认监委”)正式发布的《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》及相关公告。
这个过程不是随意或模糊的,而是遵循一套明确的规则和流程:
主管部门:国家认监委(CNCA)
认监委是国务院授权的,负责全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的主管机构。
它拥有最终决定权,确定哪些产品需要纳入或移出CCC认证目录。
纳入依据与标准:
法律法规要求: 首要依据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》以及专门的《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》等法律法规中,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、国家安全、生态环境安全、防止欺诈行为的产品实施强制性认证的要求。
风险评估: 认监委会组织专家或委托机构,对特定产品的安全风险(如电气安全、机械安全、化学安全、防火安全、电磁兼容等)进行评估。风险越高、与人身财产安全关系越密切的产品,越有可能被纳入。
国际经验和实践: 会参考国际通行的做法(如欧盟CE指令、北美UL认证覆盖范围等)以及国际标准(IEC, ISO等)。
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: 随着新技术、新产品的涌现(如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家居产品、新型材料等),可能产生新的风险点,需要及时纳入监管。
市场监管和消费者反馈: 通过市场监管抽查、消费者投诉、事故报告等渠道发现存在普遍性安全风险的产品类别。
国家政策导向: 如推动节能减排、绿色环保、信息安全等国家战略,也可能引导将相关产品(如能效产品、信息安全产品)纳入CCC。
界定流程:
明确列出新纳入的产品类别及具体HS编码或详细描述。
发布更新后的《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》。这份文件是界定产品是否属于CCC范围的最核心、最权威依据,它详细描述了每个纳入产品的范围、关键特征、排除项等。
规定新纳入要求的实施日期(通常会有过渡期)。
调研与评估: 认监委根据上述依据,组织技术专家、行业代表、检测认证机构等对拟纳入产品的必要性、可行性、范围界定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评估。
征求意见: 形成《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》调整方案或《目录描述与界定表》(修订稿),通过官网等渠道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。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,企业、行业协会、消费者等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审议与批准: 根据收集到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,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议批准。
正式发布: 以公告形式正式发布。公告中会:
如何查询和确认新纳入范围:
认监委官网: 这是最权威的信息来源。定期访问认监委官方网站,查看“通知公告”或“CCC认证”相关栏目。
《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》: 在认监委官网下载最新版本。这份文件会清晰界定每种产品的范围,包括新纳入的产品。这是界定产品是否在CCC范围内的“圣经”。
官方公告: 密切关注认监委发布的关于调整CCC认证目录的公告。
认证机构: 咨询获得认监委批准的CCC认证机构,他们通常能及时获取最新政策信息并提供专业解读。
行业协会: 相关行业的协会组织也会关注并传达政策变化。
总结与关键点:
发布主体唯一: 只有国家认监委(CNCA)发布的官方公告和《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》才具有法律效力。
界定依据明确: 基于法律法规、风险评估、国际经验、产业现状等因素科学决策。
流程透明: 通常包含调研、评估、公开征求意见、审议、发布等环节。
核心文件: 《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》是界定产品范围(包括新纳入产品)的最详细、最权威依据。
动态调整: CCC目录不是一成不变的,会根据需要进行增删调整。企业需要保持关注。
对企业/相关方的建议:
密切关注认监委官网公告: 这是获取最新、最准确信息的唯一官方渠道。
定期查阅最新版《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》: 遇到新产品开发、市场准入等问题时,首先查阅此文件进行自我判断。
重视征求意见环节: 在认监委发布征求意见稿时,积极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。
咨询专业机构: 对于复杂或难以判断的情况,及时咨询认证机构或专业顾问。
提前规划: 一旦确认产品被新纳入目录,应尽早了解认证要求、选择认证机构、准备技术资料和样品测试,确保在实施日期前完成认证,避免影响产品上市销售。
简而言之,新纳入CCC认证范围的产品界定,完全由国家认监委依据法定程序、基于风险评估和国家要求,通过发布官方公告和更新《目录描述与界定表》来明确。企业和相关方必须以此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。
如果你正在筹备出口业务,欢迎与东莞市安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直接沟通(0769-86057700/赵先生13826542846/13790607805)。
东莞市安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拥有自建实验室,为广大客户提供各行各业的检测认证服务,深受广大客户信赖。